
LOFT的字面意義是倉庫、閣樓,在LOFT里,不銹鋼、水泥理所當然地擔當起空間主體材料的角色。高挑的空間、粗糙的牆面、裸露的天花板、灰色的水泥地面……這是比較典型的LOFT的模樣。
LOFT的文化意義要比建築意義更大,它對現代城市有關工作、居住分區的概念提出挑戰,工作和居住不必分離,可以發生在同一個大空間中,廠房和住宅之間。
LOFT如今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名詞,代表了一種追求藝術、追尋自由的生活。
LOFT的出現,體現出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原來在大倉庫和廢■的廠房里也能居住,而且能住出精彩。原來不是華麗發房子提升生活品質,而是有想法的生活讓房子產生了魅力。
美國紐約蘇荷區是一個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的社區,一直被認為是Loft的發源地。
50年前,蘇荷原本是隨著紐約步入工業化時代而興起的一個工業區。二戰后,金融業取代制造業而成為紐約市經濟的支柱產業,蘇荷區成為紐約城里一片廢■的工業區,有大量閑置的廠房。
一批有理想才華但還不名一文的藝術家們“發現”了這片大多數處于閑置的廠房,廠房獨特的空間感受、高大的窗戶形成的充分的采光,一下吸引了他們的眼球。這不但讓他們靈感四射,且廠房廉價的房租還能減輕他們的生活壓力。
于是,他們選擇了在這種都市邊緣化建築里居住,而且往往在住屋的上下層或者隔牆的另一面,其他車間里的機器還在隆隆運轉。
一邊是機器的轟鳴,一邊是游吟藝術家華麗的歌唱,這構成了當年美國藝術中難以言傳又無法替代的美。
在浩大的廠房里,藝術家們似乎找到了自由,他們構造生活方式,創作行為藝術,或者辦作品展,淋漓酣暢,快意人生。
但在當時,LOFT的生活也有令人難堪的一面,到了冬季,藝術家們不得不蜷縮在巨大的空間之中承受著紐約刺骨的寒風,還要躲避不期而至的市政管理人員。
為了追求藝術,他們選擇了廠房,開辟了LOFT這種住宅方式,所以LOFT的靈魂永遠不離藝術與自由———沒有藝術,就沒有LOFT。沒有追求自由的向往,就無法體會LOFT的美和魅。
LOFT
實用價值
LOFT如今是一個時尚的住宅概念。真正住在LOFT里的人,并不多。廢■廠房的租金雖然低廉,但是面積浩大,總體算帳,租金還是昂貴的。在LOFT里生活的人,基本上是藝術家。他們需要居住,同時更需要有個空間展示自己的作品,居住空間、工作空間、展覽空間的三合一是LOFT作為住宅的一個特色。
回到蘇荷區的LOFT里,當時藝術家聚集在此,每個LOFT里的展覽空間加起來就成了氣候,于是他們在此發起一些活動,這里漸漸成為美國前衛藝術的窗口,蘇荷區里的LOFT才走出紐約,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範圍里的時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