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芳香療法
芳香療法的簡介
所謂的芳香療法,是指以野生或自行栽種的植物,所萃取的芳香油或油精,將之用於治療。其中,選用野生植物較為理想,或以有機方式栽種的亦可。
「精油」可以從調味用植物、草本植物、水 果、蔬菜、禾本草類及花朵等植物中,自不同部位萃取得到。「精油」有其香氣並具有揮發性,每種精油,含有許多有機物質,通常含有酯、酮類、醛類及松烯物 質。精油的採集,應在正確的季節,適合的氣候及一天中特定的時段,才能保持一定的品質。
芳香療法的歷史
芳香療法在古代的希伯來、阿拉伯、中國以及印度的醫療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甚至於在古代的埃及,芳香療法已是生活中的一部份。約在西元前2000年,印度的文獻中,即發現有700種的香料,如肉桂、薑、杉木、檀香等,而同時期的中國,也已將鴉片等用於醫療上。
廿世紀的芳香療法
西元1924年,RM Gattefisse 醫師重新對芳香療法加以研究,也由其為〝芳香療法〞命名,並列舉有關防腐、抗菌、抗發炎的使用。現今的芳香治療,由法國生化學家瑪格麗特女士提出,將之轉化為現代的芳香治療,並延伸至化妝品界進而結合了美容及醫學健身 。
芳香療法的應用
-
按摩
-
身體乳液及嬰兒油
-
冷熱敷的應用→身體壓力肌膚護理
-
頭髮的照顧
-
沐浴→精神壓力、情緒壓力、身體壓力、皮膚護照
-
蒸氣吸入→上呼吸道問題、可減輕精神壓力、情緒壓力
-
薰療方式→可去除異味
-
沖洗、灌洗→清潔、除臭
-
漱口→僅茶樹精油可用
精油
精油是植物的萃取物;具揮發性是植物體內具揮發性之有機物質,通常包括松烯和酯類,並具有該植物特有的芳香和氣味。
精油直接由壓榨取得,揮發油乃由蒸餾取得。調和精油的比例,對整個調和及療效上,具有重要因素;當數種精油能和諧的混在一起,這種組合稱之為加乘作用。整體來說,同種類的精油均可混在一起。
一般可分類:
- 木質類→杉、松
- 草本類→迷迭香、薰衣草
- 柑桔類→佛手柑
- 花草類→玫瑰、茉莉
- 松酯類→乳香(大部份作觸媒用)
- 特殊香味→薑、黑胡椒
精油的禁忌
- 孕婦、3歲以下的兒童、高血壓、癲癇等不宜使用。
- 切勿內服,眼睛周圍亦應避開。
- 不可將純精油塗抹在皮膚上(但茶樹精油例外)。
精油使用原則
處方精油的按摩,也適用於罹患運動神經元病變,及多發性硬化症的病患,但對癌症病患,須輕柔,不可用力、加壓,且放射部位不可按摩。
- 使用有刻度的玻璃量筒,不可使用塑膠量筒。
- 稀釋時,必須使用特定的基礎油。
- 所有採用的精油和量須記載於病歷上。
- 存放於陰涼處,且密封保存。
杏仁、橄欖、葡萄籽、荷荷芭油
0.5﹪ = 2滴精油加入 20c.c.基礎油
1﹪ = 4滴精油加入 20c.c.基礎油
調配的玻璃瓶(茶色)必須標示,病患的姓名、內容、日期、濃度、有效日期(原則上為6個月)。
按摩
一般而言,朝心臟的方向移動,以助靜脈回流及達到最佳效果。
按摩前,須拿掉手上的裝飾品,並在按前後甩甩手,以便甩掉內心壓力。
順序:(由右而左,由下而上)
右腳→左腳→右腿→左腿→右手肘→左手肘→腹→
頸→肩→臉、頭→後小腿→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