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工作遊戲化」為宗旨的創意環境下,這個小小聯合國「玩」出自成一格的東方設計哲學。
半個世紀以來,第一個由華人得到的iF設計金獎獎牌,閃耀地立在華碩工業設計部門前廊的玻璃櫃內。在這面獎牌的後方,這群年輕活潑的華碩設計人,正在激發著下一個金獎創意。
一位設計師才剛完成華碩新款筆記型電腦的Flash廣告動畫,馬上就吸引一群設計師跑來,圍在她的電腦螢幕前熱烈討論著。還有人從滑著滑板車,一路溜過來湊熱鬧。
另外一頭,在少了一面牆的半開放式會議室內,還有另一群人對著貼滿白板上的設計圖評頭論足。不管是不是負責這項產品專案的設計師,全部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設計的對話,在這間刻意拿掉隔牆設計的辦公室內,經常沒有固定地點、也沒有固定時間,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
「設 計是需要互相溝通、互相刺激的!」華碩工業設計部課長蕭銘楷,是這次iF金獎產品W1N筆記型電腦主要設計者。「設計師一個人在那邊埋頭畫設計圖,好像一 個人在練功一樣,但是把隔牆一拿掉,那種對話的氣氛馬上就出來了!你走到同事旁邊,看看他畫的東西,或是聊聊天,常常就會想到一點靈感,」他說。
從「愛玩」中伸展創意
「我們常說,我們自己是free style!」華碩設計研究中心設計研究員許瑜琳笑著說。因為沒有隔閡,這種自由式的創意,一眼望去,四處都能發現。
古 董武士刀、BB槍、模型玩具,每位設計師在自己座位上,都在營造自我獨特的品味。走道一旁還擺著踏板設計在前輪的奇特腳踏車,連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都好奇 地試騎了一下,「差點摔下來!」他笑著說,華碩培養出很多愛玩產品的設計師,而且不只是玩科技產品,「自己去深入體會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也是設計很重要 的基本功,」他表示。
「人不可能不下基本功,就馬上變成梵谷或是余光中,也許有這樣的天才,但是大多數人都是下足基本功夫之後,靈感才會在那邊等著你,」童子賢說。
要設計出一台筆記型電腦,其實並沒有一般人想像中容易。
筆記型電腦上的按鍵、燈,少說有上百個,功能非常複雜﹔又要用很簡潔的幾何線條和面,讓視覺造型和功能融為一體,還要考慮人體工學、操作流暢,這每一項,都是很困難的挑戰。
然而,成軍才5年的華碩工業設計團隊,卻辦到了!就像太極的陰與陽一樣,極簡美學和科技功能,正在華碩這次iF設計金獎作品W1N筆記型電腦的設計中,開始相互調和。
W1N在多項設計材質上的突破,是最讓iF評審團愛不釋手的主因。
經 過特殊加工的鋁合金外殼,不但具有更高的硬度,重量更加減輕。電腦前緣外觀看似喇叭鐵網的黑色塑膠網,事實上卻是會出現發光字幕的顯示面板。「使用者不會 期待網子有燈光,突然發現這個巧思,使用者會感覺被surprise(驚奇)到!」W1N的主要設計者、華碩工業設計部課長蕭銘楷說。
「華碩在材質上的應用,確實有相對的差異性,在造型也很受大家的肯定。」本次iF評審團中唯一的台灣籍評審,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說。
突破技術面的難關
事實上,要完美交織出這塊充滿創意的網狀面板,背後有著設計與量產技術間,長達一個多月的衝突與爭執。
原來,這個顯示面板是採取傳統的透明壓克力板設計,但是為了更加符合整台電腦的設計風格,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和蕭銘楷商量,希望能做一次突破傳統的大膽嘗試,改成黑色的塑膠網狀面板。
但 是,真正的問題來了。塑膠網要夠強韌,就要有一定厚度,但是背後的字就看不清楚;如果太薄,一碰就會凹下去。「孔又要夠密,供應網子的廠商一開價就要幾百 萬,」童子賢回憶,當時為了這個構想,來自經費和工程技術的壓力,把設計師們都壓得喘不過氣來,當時一度覺得走不下去了,乾脆直接採用透明壓克力板的設計 就好。
「但我想如果當初採用壓克力的話,就不會得獎了吧?」童子賢笑著說,當他接到W1N得到iF金獎的電話時,腦中第一個念頭就是:「鞭炮在哪裡?我想從華碩16樓垂下來放!」
童子賢很欣慰地表示,現在只要設計師構想到哪裡,華碩的工藝技巧也可以完成到哪裡。「但是這句話背後,設計師和工程師都要幹勁十足,一起克服很多挑戰性很高的技術困難,」他說。
事實上,華碩的設計基本功,不僅是練技術「內功」,在發展自有品牌產品的同時,在了解市場消費者需求的「外功」修煉,一樣沒有少。
為了培養全球化的設計觀點,華碩連團隊組成都有東西融合的設計。
5年前,現任華碩工業設計課經理的黃華郁,是團隊成軍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但是5年之後,整個創意軍團已經成長到46人,而且還是個小小聯合國。
平均29歲的「設計聯合國」
在這間辦公室裡,可以看到各有不同膚色的臉孔。其中有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囡仔、也有從小就在國外長大的華人,還有從歐洲人力網站中找來的歐洲設計師。他們平均年齡雖然才29歲,但都已經在業界有將近4年的設計資歷。
這樣的設計人力組合,是華碩刻意營造的。這幾年來,黃華郁到世界各地發掘優秀設計人才,就是希望能讓華碩的工業設計團隊,能有來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設計思維。
此外在去年初,華碩也緊追在明基之後,成為台灣少數擁有設計研究中心的科技企業。目前這個隸屬在工業設計部底下的設計研究中心,有8位專門的研究員,每天都在幫設計師掌握全球最新的消費市場、工業材質、顏色等設計趨勢。
「我們也會找各國的消費者來作焦點團體訪談,這時候連設計師都要一起參與,親耳聽聽消費者的聲音,」黃華郁指出,工業設計不是天馬行空,只有真正知道使用者的需求,才有可能設計出真正讓消費者感動的產品。
「玩」出東方設計哲學
在這個力求「工作遊戲化」的創意工作環境,華碩工業設計團隊已經開始「玩」出自成一格的東方設計哲學。
「竹子、水墨、書法,那種不是東方設計,老外也看太多了,根本不能融入他們的生活裡!那個也太表象了,有點俗氣。」蕭銘楷說,華碩堅持的設計理念,是用更純粹的方式,回歸物的本身,「東方哲學裡本來就包含這個東西。」
華碩能打出這套漂亮紮實的「設計太極拳」,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的帶頭練功,功不可沒。
「他是個很有sense的老闆!很open-minded的傾聽,也常有獨到的見解。」黃華郁說。這幾年來,身為華碩創辦人之一的童子賢,以親身參與的行動,讓工業設計部門在發揮無限創意時,可以無後顧之憂。
童子賢雖然不是設計出身,但是他在電子電路的深厚背景知識,卻讓華碩設計師的原始構想和工藝技術,可以更快地融合在一體。
「辛苦是很辛苦,但是玩得高興的時候,就像在沙灘上堆沙堡一樣,大家玩得很有企圖心、很熱切,」童子賢把華碩工業設計的成就,歸給這群充滿熱情的設計人,「這裡不錯的地方就是:『高手之外,還有高手』。高手之間會互相競賽,也會相互啟發,」童子賢說。
在金獎的肯定之後,華碩設計的下一步,更令人期待。「我們如果在設計累積了足夠能量,可以把工業設計部門獨立出來,成為一家設計公司,除了服務華碩自有品牌之外,還有可以服務其他產業!」童子賢的心裡,已經擘畫出「華碩精品」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