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是活在大自然的節奏之中,習慣或節奏突然大幅度的改變,就會感覺不適。
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是被工作切割,因此失去對身體的敏感度,不過依稀可以感覺我們的情緒、精神或體力在一天或一年當中有著某種程度的起伏或規律。
常聽說:早餐要像皇帝,午餐像平民,晚餐要像乞丐;少吃宵夜;熬夜傷身......這些都是與時間有關的養生概念,從經絡與生理時間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科學而合理的解釋。
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經絡學說其實就是一種講究時空關係的能量醫學。除了必須配合大自然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時氣候的變化,身體每天也有每天不一樣的節奏。
人體的十二條經絡與十二時辰的對應,十二條經絡聯繫人體臟腑語全身表裡組織,運行氣血,調節身體功能,正好相應一日的十二時辰在我們體作規律化的運轉。
要想健康長壽就得順應生物鐘的規律,順著大自然的節奏才可以達到防病、治病及養生的目的。
十二經絡如何在人體運轉?「少林點穴法」中的「十二時辰氣血流注歌」可以幫我們方便記憶:
寅時氣血注於肺,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膀胱申注腎酉注
戌時包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經絡的實際運轉是這樣的:
子(23:00-1:00)行於膽經;丑(1:00-3:00)行肝經;
寅(3:005:00)行肺經;卯(5:007:00)行大腸經;
辰(7:00-9:00)行胃經;巳(9:00-11:00)行脾經;
午(11:00-13:00)行心經;未(13:00-15:00)行小腸經;
申(15:00-17:00)行膀胱經;酉(17:00-19:00)行腎經;
戌(19:00-21:00)行心包經;亥(21:00-23:00)行三焦經。
時間是中醫經絡的特點,其原因當然仍是受到日月星辰等磁場的影響,而經絡每日的行走當然主要是以太陽磁場的影響為主。
因此中醫特別注重於不同的時間或氣節用不同的藥,針灸也有所謂「子午流注」法,不同的時辰取不同的穴道。
穴道可以治病,當然也可以傷人,少林點穴「血頭型走穴道歌」即曰:
週身之血有一頭,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時遇穴若傷損,一切不治命要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