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代的復古水晶吊燈、木質溫純的明亮廚房,還有每餐必佐的美酒……,「PiiN品東西」CEO鄧學中的生活品味,實在很難歸類,果然是名副其實「東西」混搭,卻不失美感。
鄧學中說,用餐如果不喝酒,就缺乏完整,無論是夏夜與父親的暢飲啤酒,或是正式用餐的紅白酒,從酒類到酒杯的選擇都很要求,「例如啤酒杯要事先冰過,換喝紅酒當然也要換成紅酒杯,這些都是生活裡的細節。什麼叫做品味?注重生活的細節就是品味。」鄧學中說。
人‧美酒‧水晶燈
別 以為這三個元素構成虛華奢靡的用餐意象,回到鄧學中的餐廚美學裡,雖然小細節不容忽略,卻也有著幾分東方與西方相混的自在。「母親主宰料理、太太決定廚 貌,自己負責餐盤與紅酒。」鄧學中笑說,家裡的廚房是母親與妻子的城堡,有形的實際由她們去決定,無形的氣氛卻需要全家人共同營造。
木質餐 桌上懸著水晶吊燈,不大不小的size把用餐空間點綴得饒富質感而不誇張,開放空間也讓餐廚變成更「美味」的交誼廳,無論週末與家人的晚餐時光,或是三五 好友的歡聚,對的人加上對的酒,都在水晶燈下進行著人生的莫大歡愉。混搭出個人風格,才是鄧學中認可的空間美學,「廚房不一定要有廚房的樣子,就像現代的 飯店極力走向家居化,居家裝潢裡也看得到loung bar或resort等商業空間的影子,這就是混合的趣味。」
品味東方與西方
不僅是餐廚空間,在鄧學中的身上也不斷出現東、西方混合的趣味。BALLY的皮鞋搭配半唐裝的淺灰上衣、赭紅的東方木漆櫃擺著歐洲的白酒,他甚至將這樣的美學概念帶入經營理念。
鄧 學中說:「台灣的空間設計往往太制式,客廳就是三二一加電視櫃、廚房就是狹長形接紗窗紗門,毫無風格的擺飾或是太過一致性的裝潢,個人品味難有表現,每一 件家具單品更失去了代表的意義。」他舉例說,像是餐桌是否為了夫妻兩人的紀念日而買?看到茶几上的花器就想到歐洲旅行時的回憶?這些都是混合的意義。連餐 廚空間,鄧學中也建議透過添購式的家具、家飾,來營造回憶與增添情趣。
「如果東方風正紅,深色餐盤或是木質單品,立刻讓用餐氣氛轉換,無形中也產生很多樂趣。」他認為,西方代表實用,東方往往具有濃濃風味,兩者適度結合,品味與趣味就這麼油然而生!
英國的泰國菜
聊 到鍾愛的食物,他的表情彷彿美味出現眼前。訪問前晚才與好友吃飯的鄧學中說:「就拿泰國菜來說好了,從餐具的選擇到裝盤、味道,都看得到東、西方的影子。 而泰式餐廳也不像日本料理或是美式餐廳,就是很『本來』的樣子。」他說,現在有不少泰式餐廳融合復古奢華或現代極簡,光從用餐空間來看,根本無法察覺賣的 是哪一種料理。
「同樣一道泰式檸檬蒸魚,在倫敦、曼谷或是台北,不同的用餐空間,吃起來的味道就完全不同。」描述得令人垂涎時,他又補充:「外國人其實很喜歡東方的味道,如果東方人反而不能善用東方元素與西方結合,實在很可惜。因為我們取得更方便,也更了解物品背後的意義。」
開放空間,是對烹飪者的尊重
習慣了加拿大住所的開放式餐廚,即使台灣的空間不如國外寬敞,他也一樣要求減少隔間。鄧學中說:「開放,是對烹飪者的一種尊重。」
下廚是一種情趣,也是一種表現,跟用餐的人享有同等的空間與地位,才會讓菜煮起來更有味道。
最 近居家潮流中不斷提倡開放的概念,從客廳、廚房,甚至是陽台等,居家不該有過多阻隔,流暢開放的空間在擺設上也有更多條件去玩,紗門、紗窗則被鄧學中視為 美學「眼中釘」。他說:「透過紗窗看世界,實在不怎麼有情調。寧可讓戶外的陽光與空氣自由進出,非裝不可時,建議以落地玻璃或是竹簾、布簾替代。」他進一 步解釋,就像一張白紙,邊框的裝飾盡量減少,主體的色彩與內容自然跳出來。
紙杯不裝水
這種在品味上的堅持,在鄧學中的眼裡, 連小地方都不能放過,像是紙杯裝水很平常,在他就是覺得不對勁!「其實是之前去一位設計師朋友的公司聊天,結果員工端出兩杯平凡無奇的紙杯,我很委婉地請 她們換成馬克杯或玻璃杯。」這樣會不會太「處女座」了? :「因為那間辦公室很漂亮,到處都是設計的痕跡,在這樣的環境,用一個普通再不過的紙 杯,實在不太搭。這就是細節的用心啊!不一定要名牌,但要有它的道理與從美學出發的觀點。」
家裡有好幾套餐具 ,一反常理地認為「餐 具」是消耗性的用品,基於衛生與情趣的轉換,定期更換一套新的餐具是必要的。他建議可以依照顏色、觸感以及材質去考慮,像白色玉瓷和黑色窯燒的飯碗,裝盛 白飯的感覺迥然不同,倒是該避免太過複雜的花樣以及雜亂的色彩,不但喧賓奪主也容易褪流行。
一杯台灣早茶
最近,鄧學中的舌尖 迷上智利紅酒苦中帶些果香味,但他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是沏一壺台灣茶——又一個東西合併的例子!當我們用力蒐尋這些證據的同時,鄧學中卻一派自在優閒地 說:「不需要那麼刻意,只要用心,你會發現生活裡實在有太多細節、空間,讓你去開心實驗、盡情發揮;就像是早晨的一杯台灣茶,讓我置身於貓空的山頭,晚上 的啤酒,又像在德國酒館裡一樣開心。」mobil:0930~933~379
http://tobehealth.blogspo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