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15, 2005

抑鬱症


WELLCOME more value for less*mobil:0930~933~379 & *http://tobehealth.blogspot.com

. 環境上看,兒童期不良的成長環境,所處的社會環境,特別是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如喪偶、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工作變動、嚴重軀體疾病、家庭成員去世或長期心理衝突等 ...

是情緒病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緒病。世界衛生組織(WHO)2001年報指出,世上超過25%人口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曾出現過精神或行為問題,而現時有4.5億人患有精神或神經失調,1.21億人患有抑鬱症。
是疾病成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1年報亦指出,情緒病於全球性疾病成因排行榜中名列第四,預料將來情況會更趨嚴重,到2020年,排名將升至第二位。
不是軟弱 有些人認為患有抑鬱症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缺憾,或性格軟弱,其實這想法存有嚴重的誤解。試想想,難道患者有選擇病發與否的自由嗎?
可以是任何人 情緒抑鬱同樣會降臨到意志堅定、個性剛毅的人身上。過去曾患情緒抑鬱者包括男女老幼,他們都來自不同的背景。
心理打擊 沉重的人生打擊,如失去至親、失業或破產、永久的身體創傷、患上不治之症、青春期心理轉變、中年或老年危機等,都可能成為抑鬱症的源頭。
青少年與抑鬱 隨著社會環境與家庭模式的轉變,抑鬱症患者有年青化的趨勢,愈來愈多青少年受到抑鬱情緒的困擾。
少年壓力來源 連綿不絕的功課與考試、父母關係破裂、感情問題的困擾、物質生活的追求、自我價值的迷失,都是當今青少年要面對的沉重壓力。了解及化解這些壓力,可幫助預防抑鬱症的形成。
誤作情緒低落 由於大眾對抑鬱症缺乏認識,故往往未能及早注意早期病徵,誤以為這不過是一般的情緒低落,以為只要自我開解便沒有甚麼問題,因而延誤了治療,繼而逐漸影響生活及人際關係,甚至最終釀成悲劇。
可以痊癒 抑鬱就像傷風感冒一樣,是可以痊癒的。60%至80%患者於接受治療後,情況有所改善。你愈早求助,便愈快根治(Schulberg, H, et al. 1996)

【 健康 】 心靈探索﹕無形殺手抑鬱 (2006-04-28 04:05:00)


【明報專訊】一般的情緒低落,一段時間後就能恢復平靜。抑鬱症卻不一樣,情緒低落會持續兩星期以上,令當事人無法正常生活。部分患者不能自制地哭泣,感覺空 虛或悲傷﹔有些卻欲哭無淚,又或變得暴躁易怒。大多患者食慾減少、失去性慾、難以入睡,更多的是過早醒來卻無法再睡,結果變得疲累甚至失去活力。

抑鬱症亦影響了工作或學習,很多患者不能集中精神,減低決斷力,甚至記憶力衰退。他們變得容易放棄,完成日常的事務也有困難。

抑鬱症患者另外一大特色是思想負面。他們多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無力改變現狀,甚至連累他人。他們精於將自己的成功解釋成失敗,又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並永無翻身機會,故此他們的未來也沒有任何希望。難怪很多抑鬱症患者也曾想過自殺。

未來的二號殺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01年的報告,全球男性抑鬱症患者約為人口的 5.8%,女性則為 9.5%﹔而抑鬱症更將於 2020年繼心臟病後,成為全球第二號殺手﹗

抑鬱症成因有數種,其一是身體經驗化學劇變,從而令患者腦部的主管情緒傳遞介質失去平衡,如女性經歷分娩後﹔另外,經歷長期壓力,又或遭受嚴重打擊,引致主管情緒的傳遞介質失衡,影響情緒、身體及思維,都會出現此病症。

研究指出,治療抑鬱症有四種有效方法,分別為藥物治療、電擊、認知行為治療及人際療法。四種療程都有一定效用,但第一、二種方法停止療程後復發率極高﹔第 三、四種則成效較長,復發率較低。亦有研究顯示,複合療法——即是藥物與認知行為療法同時進行最為有效,達八成五患者情況有顯著改善。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正在受到抑鬱症困擾,應盡快找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建議及提供合適的治療組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