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克
休克是因外傷、出血、燒燙傷等傷害或情緒過度刺激及恐懼而引起的
一種血液循環量不足的情況,患者膚色蒼白、冰冷,脈搏快而弱,呼吸淺而快,
感覺口渴並可能有嘔吐現象,若沒有即時處理,傷患會意識喪失、體溫下降,並且可能死亡。
休克的急救:
讓傷患平躺休息、下肢抬高,並使頭傾向一側,但頭部外商及呼吸困難的傷患則不可抬高下肢。控制或排除引起休克的原因,如出血時止血、骨折時固定。蓋毛毯保溫。視情況給予飲料,昏迷、頭部、胸腹部嚴重受傷者禁給任何飲料。若患者呼吸困難、想嘔吐、或意識逐漸喪失則以復甦姿勢處理。如患者呼吸、心跳均停止,立刻進行心肺復甦術。迅速送醫。將患者送至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仰臥,解開衣服、束帶、頭部墊高。用濕毛巾或酒精擦拭患者身體,設法立即降低其體溫,勿低於38度。如患者清醒,可酌量給予冷飲,最好是鹽開水。密切注意患者,如有異常變化,立即送醫。將患者送至因涼通風的地方,使患者平躺並抬高雙腳。如果患者清醒,可供應鹽水。如有痙攣現象,可用濕毛巾加壓於痙攣處,但用力要穩定。嚴重的患者,需送醫治療。
暈倒是因腦部暫時缺乏足夠的氧氣而產生暫時性的昏迷,可能是因情緒打擊、驚嚇、劇烈疼痛、懼怕、情緒激動、極疲勞或飢餓等因素造成。其症狀與休克的初期症狀大致相同,但脈搏慢而虛弱,患者臉色蒼白、人事不醒。
暈倒之急救:
讓患者平躺,抬高腳部。將患者移至陰涼處,讓患者獲得充分的新鮮空氣。鬆開患者身上的束縛,以協助呼吸順暢。若有呼吸困難的情形,將患者置於半坐臥的姿勢。若患者未恢復知覺,應立即送醫。
燒燙傷燒燙傷之急救:
燒燙傷的程度依受傷的深度及面積而有所不同:
輕度:僅表皮外層損傷,引起腫脹及相當程度的疼痛。
中度:表皮和部份真皮損傷,皮膚發紅、表面潮濕、起水泡、腫脹和疼痛比輕度厲害。
重度:整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受到破壞,皮膚呈白色或焦黑,由於神經末稍被破壞了,一般反而較不會有劇痛,重度燒燙傷通常需要特殊醫療,在急救後需儘速送醫。
燒燙傷緊急處理五步驟沖、脫、泡、蓋、送
輕、中、重度燒燙傷之急救:輕度燒燙傷之急救:將燒燙傷部位置於自來水下輕輕沖洗,或浸於冷水中約10分鐘到不痛為止,如無法沖洗或浸泡,則可用冷敷。傷處未腫脹前,小心脫除戒指、皮帶、鞋子或其他緊身衣物。必要時可以使用敷料並加以包紮。
中度燒燙傷之急救:將燒燙傷部位置於冷水中或自來水下輕輕沖洗,直到疼痛停止,無法沖洗或浸泡部位則用冷敷。用乾淨的布塊將傷處水份吸乾。用消毒紗布蓋住傷處包紮之。視情況送醫治療。如手腳受傷需抬高傷處,減輕腫脹。不可挑破水泡或在傷處吹氣,以免污染傷處。不可在傷處塗抹油膏、藥劑。重度燒燙傷之急救:讓患者躺下,將受傷部位墊高(高於心臟部位)。詳細檢查患者有無其他傷害,維持呼吸道暢通。不要企圖移去黏在傷處的衣物,必要時可將衣褲剪開。用厚的消毒敷料或乾淨布塊蓋在傷處,保護傷口。不可塗抹任何油膏或藥劑。儘速送醫。化學藥物燒傷之急救:立刻用大量的清水沖洗化學藥物,並脫除受傷部位之衣物。查看化學藥物容器上是否有急救指示,如有則照著指示去做。用消毒敷料蓋在燒傷部位並包紮之。送醫治療。如果眼睛被化學藥品灼傷:立刻用清水由眼睛內角向眼睛外角徹底沖洗。用消毒敷料或乾淨布塊覆蓋眼睛並包紮之。防範患者揉眼睛。立刻送醫治療。
骨折
骨折是指骨骼受到外力的撞擊或壓迫而造成的連續性中斷,常伴有關節、韌帶及關節周圍軟組織之損傷,並可能併發內臟、其他器官的損傷或大量出血,若處理不當,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先處理傷者之窒息、休克、出血及嚴重創傷等。移動傷患前,先小心剪開或撕開疑似骨折部位的衣服,除去飾物。除非對生命有危險,否則應在意外現場先處理骨折固定,再搬運送醫。
開放性骨折(骨折部位與外界相通,伴有皮膚傷口)需先用無菌或乾淨布類覆蓋,並加環型墊包紮,以免外力直接壓到骨突出部位。骨折固定夾板長度應超過所要固定之兩端關節,夾板應先包覆襯墊,以免造成摩擦。肩膀、手肘、手腕、膝蓋等關節之骨折,應該就其受傷時之姿勢,以夾板固定之。骨骼固定後,抬高受傷的肢體,以減輕腫脹。用冰帶敷在痛處,減輕腫脹的痛苦。
創傷和止血
創傷是體表或體內組織受損的現象,通常是由外力造成,如交通事故、跌跤、尖銳物刺傷等。
創傷幾乎都會引起出血,人體的血液量約相當於體重的1╱13,也就是65公斤的人約有5000cc的血液。人體中血液一次失去超過15%就會有休克現象,超過30%就會有生命危險。創傷出血的急救:檢視傷勢及每五分鐘檢測一次 生命跡象,以警覺內出血之可能性。除非懷疑骨折,否則盡可能抬高受傷部位。受傷48小時內,可冷敷受傷處,但避免冰袋直接接觸皮膚,每冷敷20分鐘休息10分鐘。受傷部位抬高及冷敷通常合併其他止血法使用。內出血不可揉搓。嚴重出血應於急救後盡快送醫,並給予氧氣及維持呼吸道通暢。
止血袋止血法應於其他止血法無法控制出血時才使用。
止血的方法:
直接加壓止血法: 以消毒紗布或敷料或清潔的布塊置於傷口上,然後以手掌或手指施壓,壓5~10分鐘,等出血 停止後,用繃帶或膠布包紮固定。但傷口如有尖銳異物或碎骨頭時,不可使用直接加壓法。
止血點止血法: 止血點止血法是將流經傷口處的主要動脈暫時壓住(向骨頭方向壓),以減少傷口的流血量,同時在傷口處,仍須與直接加壓法併用止血。出血部位 動脈名稱 位置及方法頭及頸 頸動脈 在喉頭旁邊用第2、3、4指向頸椎方向壓顏 面 顏面動脈 在下頷骨轉彎凹入處,用2、3指對下頷骨方向壓顳 部 顳動脈 在耳孔前2.5公分處用2、3指向顳骨方向壓肩及背部上肢 鎖骨下動脈 於鎖骨內端後頭用拇指向下壓於第一根肋骨上背及手部 肱動脈 於上部內側中央用第2、3、4、5指向外側壓在肱骨幹上。下 肢 股動脈 於腹股溝中央,用手掌向後髖股壓之。
止血帶止血法: 若四肢動脈受傷大量出血,無法用直接加壓法及止血點止血法止血,才用止血帶止血法。方法:止血帶放在傷口上方5公分處,緊繞傷肢兩圈後打半結。將止血棒(短木棒、原子筆、筷子等)放在半結的上方,並在止血棒上打全結。扭轉止血棒至不再流血為止,但不可過緊,以免傷及神經。以止血帶的兩端或其他布條固定止血棒。在止血帶上方標示使用止血帶的日期、時間。
鼻出血之止血:讓患者安靜坐下,將頭部稍微往前傾。以手指壓住鼻翼,並冷敷患者之鼻部,約隔10分鐘放開。若還不能止血,將一塊乾淨的紗布捲成條狀塞入流血的鼻孔內,再捏住鼻孔,等止血後再將紗布拉出。如不能止血或鼻骨有骨折現象引起的出血,就要送醫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