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09, 2005

按摩療法

WELLCOME more value for less*mobil:0930~933~379 & *http://tobehealth.blogspot.com

“阿輸吠陀療法”
作為印度最古老最全方位的醫療體系,在佛教盛行的時代融入佛陀所謂正念提升心靈的信仰部分,20世紀之前一直是印度臨床醫學的基本系統。這套體系后來才被正統西方醫學取代,
以“落伍”的民俗療法被邊緣化。
  
風水輪流轉。這二三十年來西方后工業社會流行的各種東方醫療法,
越來越多人在生活中實踐的芳香療法、蒸汽浴、按摩療法、草藥療法、斷食與排毒療法、
瑜伽與靜坐冥想等,其實都是阿輸吠陀几千年來實行的養生療法。這股風潮也已吹回東方。
  
當身心靈失去平衡時,疾病就找上門。
健康就是身心安和,無憂無慮。
當今壓力已成萬病之源,現代人身心靈容易失調,談癌色變,印度人的古老智慧正好派上用場。
  
阿輸吠陀療法與西方醫學體系最不同的是:它不只是針對病症症狀,只見樹木不見樹林,而是擴大到人的身心靈整體狀況。它相信,生理問題跟心理問題相互關聯。不少人把阿輸吠陀療法視為輔助西方醫學系統的“另類療法”,可是,它更像是一種強調身心靈平衡的生活方式與生命哲學。
  
人會生病,因為體內的“督夏”(doshas)能量失調混亂。
阿輸吠陀相信:人的身體是由空、風、地、火與水五種元素組成,分成瓦塔、披塔與卡發三種基本的“督夏”能量,一般人的體質綜合這三種元素,只要這些能量平衡諧和,身體就健康。
  
認識自己的體質是第一步。原來自己的生命能量偏向瓦塔體質,屬于風與空的元素,主要掌控呼吸與排泄及腦部神經系統。這類體型的人一般點子多,動作快,精力旺,但能量不足時容易焦慮、緊張、沮喪等,引發與神經系統相關的病症。
  
一旦體內失調,阿輸吠陀開出的“藥方”很多,包括:日常食療調理、芳香療法、草藥療法、按摩脈輪穴位、瑜伽與靜坐冥想等,通過身心靈三個層次來恢復體內正常能量,勃勃生機。每一種“藥方”都值得長期鑽研、實踐,才能有所啟發。
  
阿輸吠陀療法有兩個觀念非常吸引今人,一是預防,另一是淨化。阿輸吠陀相信:每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該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特征,再從這里出發,對于體內身心靈變化產生高度自覺,才能有效預防疾病來襲。預防勝于治療,預防醫學是阿輸吠陀療法的中心概念。
  至于身心靈的淨化,那真要看各人的造化。根據阿輸吠陀療法,只要提升自己的心靈層次,就能增強體內的免疫系統。還有正常的作息、正確的意念、正面的心態這不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嗎,可是,說易行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