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13, 2006

推拿按摩,

WELLCOME more value for less?mobil:0930~933~379 & ?http://tobehealth.blogspot.com

台大醫網2002 年元月3 0 保 健園 地

源起 推拿按摩,是非常常見的中醫與民 俗療法的手法之一。首先要說明何謂民俗 療法,對於宣稱有療效的治療行為,但其 理論基礎又不屬於中醫或西醫的治療方 法,即稱為民俗療法。坊間常見的推拿, 除了正統中醫的推拿之外,也以氣功養 身、腳底按摩、美容理療等各式各樣的名 目出現,而其理論依據則都是由中醫所發 展出來的,是以經絡、氣血循環、陰陽五 行為理論基礎。因此傳統推拿的部分以中 醫的推拿手法來做討論。 物理治療則是屬於西醫系統,是由 西方醫學所發展出來的,經歷的時間較 短,在西醫系統中只有近百年的時間,而 在台灣的發展也不過近五十年的時間。雖 然時間較短,但是發展卻很快速,因為這 些治療方法,都是經過許多的實驗才發表 出來的。而西醫所謂的物理治療則是以肌 肉骨骼、神經血管系統等人體的解剖系統 為理論基礎。 復健部物理治療科主任林訓正 不論是接受哪一種治療, 在治療前都應該有仔細的評估, 然後根據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 才是正確的醫療行為。 千萬不要隨便在坊間的國術館、 跌打損傷或找整脊師做治療, 在沒有正確診斷的情形下, 是很危險的。 3 1 台大醫網2002 年元月 理論基礎的不同 今天所要討論的重點是:屬於中醫的推拿,與屬於西醫的物理治療,到 底有什麼不同。首先讓我們來瞭解一下,中醫與西醫的理論有什麼不同。 中醫的理論是:人體中有許多經絡,氣血循著經絡而行,得以維持人體 的生命與健康;若是氣血被阻,就會產生問題與疼痛,也就是中醫所謂的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因此中醫的治療方式就以疏通經絡為主,經絡暢 通,就不會產生疼痛。 推拿也是一樣,推拿的部位、手法的輕重,是依照經絡的走向、病症是 虛是實來決定該補還是該瀉。這在實際上的應用,非常多變化,在這裡我們 就不再討論。 西醫的理論是:找出問題的所在器官或組織,然後針對器官或組織來做 治療。也就是先評估病患的問題是出在肌肉骨骼系統,或是神經血管系統的 哪一個組織或器官,然後針對有問題的部分做治療。 舉例來說:中醫對於骨傷科的診斷較模糊,通常分為筋發炎、骨膜發炎 等較大的項目;西醫的診斷就複雜得多了,即使是簡單的膝蓋痛,有可能是 肌肉扭傷、韌帶拉傷、肌腱炎、軟骨磨損、關節炎、關節退化、坐骨神經痛 所引起的轉移痛等,這些問題所需的物理治療項目不盡相同,所能做的運 動、及日常的保健項目也都不同。不論是接受哪一種治療,在治療前都應該 有仔細的評估,然後根據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才是正確的醫療行為。千 萬不要隨便在坊間的國術館、跌打損傷或找整脊師做治療,在沒有正確診斷 的情形下,是很危險的。 治療方法的不同 中醫的推拿,其手法有: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捏法、揉法、搖 法、引法、重法,九大手法。簡單的說,虛症用補、實症用瀉。補,一般指 的是手法要輕;瀉,則手法要重。或者,可用補上瀉下,或補下瀉上的方 式。若是要補膝關節,則可瀉髖關節或踝關節的經絡,反之亦然。一般來說 關節腫脹,屬於實症,不可推拿,但是若以補其他關節的經絡穴道來瀉正在 腫脹的關節,也是一種方法。 另外,還有民俗療法常見的整脊或脊椎整復,其實並不是由中醫所發展 出來的,而是西方醫學的骨科分支所發展出來的,整脊學是認為,神經是由 脊髓所分支出來,由脊椎所支撐,若是脊椎有彎曲,就會壓到神經而導致種 種的不舒服的症狀,包括各種疼痛與臟器的問題。因此要矯正各種不舒服或 不正常的症狀,就必須將脊椎矯正,回復到正常的脊椎位置,神經沒有受到 壓迫,就可以消除症狀。因為整脊學的理論將所有的症狀都歸咎於脊椎,所 以也有以偏蓋全的嫌疑。而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做完整脊之後,必須再以運 動加強脊椎附近的肌肉,使脊椎維持穩固與彈性,此外做整脊的次數不可太 頻繁,否則容易將韌帶拉鬆,更容易導致脊椎的不穩定。目前在美國加州有 專門的整脊大學,台灣有許多專業的整脊師都是在那裡修業,回國服務,但 是國內並沒有認證執照,只能以民俗療法作為號召,容易被人混淆視聽。

醫所謂的物理治療,是指用物理的方 法,來達到治療效果。
包括三方面:
1. 運動治療: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 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 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誘發運動等。

2. 徒手治療: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 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3. 儀器治療:有聲波治療(超音波)、光療 (低能量雷射治療、紫外線治療)、電療(低 頻電刺激、功能性電刺激、神經肌肉電刺 激、中頻干擾波、經皮神經電刺激)、水療 (溫水療、冷水療、水中運動治療、冷熱交 替療法)、冷療(冰敷、冰按摩、冷氣治 療)、熱療(濕熱療、乾熱療、紅外線治 療、微波治療、短波治療)、機械治療(頸 椎牽引、腰椎牽引、持續被動活動機、滑輪 運動、重量訓練、懸吊運動、循環器治療、 傾斜床、平行桿)等,各種儀器治療。 若是要拿物理治療與中醫推拿做比較, 最令人困惑的就是按摩的部分。

物理治療的 按摩,也是依據治療組織的不同而不同,有 針對肌肉做的按摩,例如臉部肌肉麻痺的臉 部按摩,可增加臉部肌肉的循環,防止肌肉 萎縮;針對肌腱、韌帶所做的按摩,稱為深 層摩擦按摩法,可促進肌腱與韌帶的再生, 增加肌腱與韌帶的韌性;針對神經所做的, 稱為神經鬆動術,可鬆開緊縮或沾黏的神 經,恢復神經的彈性與活性;針對淋巴循環 所做的按摩,稱為淋巴按摩,可消除淋巴水 腫,增加肢體的淋巴循環與血液循環。對於 關節的問題,一般不做按摩,而是做關節鬆 動術、關節運動,輔以深部熱療及電療緩解 疼痛。 若是神經遭壓迫所引起的神經痛,則並 不建議病患尋求一般的推拿師或整脊師治 療,尤其是椎間盤凸出,一般的推拿或整脊 可能會使椎間盤破裂,或使神經發炎,最好 是經過醫生仔細地診斷之後再做治療。千萬 不要以為坊間的氣功治療、美容院的指壓油 壓或是國術館的推拿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如果沒有注意,很有可能會使症狀惡化。 療效的不同 中醫推拿的療效,當然是注重於經絡的 暢通,通常會有促進血液循環與放鬆肌肉的 效果。如果疼痛是由於經絡被阻塞而引起, 推拿當然應該是很有療效的。但是若是疼痛 是由於其他的組織、器官或是因為發炎所引 起,推拿就不見得會有效。 同樣的,如果病患的症狀是由組織、器 官或發炎所引起,例如上述的各種問題,做 物理治療就應該會很有效。但是,可惜的是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套完整的評估系統,能 讓我們將疾病或症狀分類,明確的告訴病 患,哪一種病症應該做中醫治療,哪一種病 症應該做西醫治療。所以常常見到病患,看 完中醫又跑去看西醫,或是看完西醫又跑去 看中醫的情形。 結論 不論如何,基本上所有的醫生都希望, 病患能夠早日康復。所有的醫生也都會竭盡 所學,幫助病患,當然也希望病患能盡量配 合治療過程。重要的是,希望各位平常就應 該注重身體的健康情況,飲食正常、多運 動、睡眠充足,畢竟預防重於治療。 台大醫網2002 年元月3 2 保 健園 地

沒有留言: